6.两首散文诗《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略带调皮的孩子,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爱妈妈的深情。
《荷叶母亲》这是一首借风景抒发情感,感谢荷叶赞美母亲的散文诗。这是一篇美丽的爱情散文,作者被雨打红莲和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想象出母亲的关心和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作家冰心。金花如果我变成一朵金花,我会在树的高枝上生长取乐,微笑着在空中摇摆,在新叶上起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如果你哭了,“你在哪里,孩子?”我在那里静静地笑着,却一句话也没说。我想悄悄地张开花瓣,看着你的事情。
洗澡的时候,把湿漉漉的头发披在肩膀上,走过金花的树荫,走到你祈祷的小院,你会闻到花香,却不知道花香来自我。当你吃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的时候,当那棵树的影子落在你的头发和膝盖上的时候,我会把我的小影子投射在你的书页上,就在你读的地方。
但你能猜到这是你孩子的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拿着灯去牛棚的时候,我会突然再次倒地,再次成为你的孩子。请给我讲个故事。“你去哪儿了,坏孩子?”“我不会告诉你的,妈妈。”这就是你我当时要说的。
荷叶妈妈(1)爸爸的朋友给了我们两筒荷花,一红一白,放在院子里。八年了,院子里没见过荷花,但家乡花园里有很多;不仅有冰体,还有三四,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我和爷爷在花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花园里刚开桑蒂连的时候,正好你三姐妹也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来了。大家都很高兴,说是华锐。
”半夜听到复杂的雨声,早起是个阴天。我以为我在疑惑。
从窗户往外看的时候,白莲已经死了,白色的花瓣像小船一样散落在水面上。茎上只剩下一朵小莲花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昨天还是莲花的那朵红莲,今天早上已经开满了,优雅地站在绿叶当中。还是不舒服!——犹豫了一会儿(5),窗外雷声大作,然后大雨来了,越下越大。那朵红莲被密集的雨滴打得左右摇摆。
在开阔的天空下,我不敢下去,我不能思考。在屋里呼唤我妈,我赶紧走过去,坐在我妈旁边,忽然瞥见红莲旁边有一片大荷叶,渐渐侧过来,垂在红莲的上方.我躁动的心情没了!雨没有停,但红莲没有动摇。
雨点不停地敲打着,只有在荷叶上带着勇敢的善良和怜悯,聚集了一些微弱的水滴。心里感慨万千。妈妈!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里的雨滴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通畅天空下的树荫?1922年7月21日,我,作者第一封信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王谢出生在加尔各答,是一个贵族家庭。13岁就能写长诗和颂诗。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攻文学运动。20年代开了一所国际大学。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他们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喜爱。诗集主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生辰集》等。还有小说《沉船》,《戈拉》,《两姐妹》,戏剧,散文作品。他写了50多首诗、12部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20多部戏剧和大量文学、哲学和政治作品。
1913年,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包含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对于泰戈尔来说,他的代表作是《吉檀迦利》 《飞鸟集》。(2)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99岁,福建省福州市长乐横岭村人。他的笔名是冰心,意为“玉壶中有一块冰心”(诗袁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福建长乐人,因为人生刚刚度过一个世纪,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爱戴。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作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等。他的代表作有诗歌《繁星》 《春水》散文《寄小读者》等。1919年8月《晨报》,冰心揭秘第一篇随笔《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留学前后,总名为《寄小读者》的传播散文开始陆续公布,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她被日本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的外国女讲师,并于1951年回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创作内容包括母爱、纯真、自然三个方面。
她一进入文坛,就以宣扬爱情哲学而闻名,母爱是爱情哲学的基本出发点。2.《带着风景写作》《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及其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在此期间,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想多于现实”。
20世纪的头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妻子去世。第二年,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
正是在哀悼日的悲凉日子里,他写下了这本优美感人的诗集,充满了幼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对孩子有着深深的善意,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和用儿童纯真的眼睛和心灵审视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荷叶母亲》是从我们自己院子里的荷花写来的,重点是雨中的红色荷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遮住了红色的荷花,感动了自己,于是有了遐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对后代的尊重,于是借此场景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掩护后代发展的情感。
三、注释(一)《金色花》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2.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4.《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离合悲欢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推行对父亲的信誉,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扬弃了继续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二)《荷叶·母亲》1.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2.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3.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4.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5.彷徨:在一个地方往返地走,比喻犹豫不决。6.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7.慈怜(cí lián):慈祥痛惜。
8.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树荫。
四、主题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由“如果我酿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体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优美与圣洁。《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遐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五、艺术特色(一)《金色花》《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如果我酿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今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体现家庭之爱,体现人类天性的优美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种种角度举行观照,推测种种差别的意味。乍一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个机敏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酿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祈祷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回复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那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自得而善意的“说谎”。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黑暗表现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黑暗对母亲表现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体现对母亲的情感。
作品虽短,可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生长有波涛。人物在情节的生长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生动、机敏“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祥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体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反面谐”,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缔造出浓浓的意趣。品读至此,我们已经明白了该诗的富厚、有趣的诗味。
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受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田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
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讶的发现。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个生动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酿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原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缔造了一种宗教气氛。
(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宁静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气氛)。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酿成人了。
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相比。固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神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高贵性。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明白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情感提升了诗的情感,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一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气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
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纷歧样。西方诗坛只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情感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
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释教为国教的国家中,他是东方文化造就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到处感受到浓重的、神秘的宗教气氛。
诗中经常泛起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昭示或表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我们固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究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庶几能把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
《荷叶·母亲》本首散文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借物喻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遐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奇特。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皎洁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显着地体现了作者痛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雅致、清芬、美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优美、纯洁的心灵。
在岌岌可危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笼罩着开满的红莲。只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狞恶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倾侧”、“笼罩”,透露出一种高贵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掩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气力,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优美事物的行动的赞颂。
文章的主题自然地获得了升华。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门:第一部门(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侪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门(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门(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谢与爱恋。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游戏app下载-www.frphuafenc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