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客户端 “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事虽小却关乎民生。记者在下层采访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些问题群众反映几年得不到解决,在向导指挥或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几天内就解决得又快又好。
领导人民群众缔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的。那么,要消除数年与数天间的“时差”,实时解决黎民难题,就需要不停增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民生。不久前,一位贫困群众因为吃水问题向记者反映,明显是县里定下的打井工程,一些干部却左推右拖。
村民等不及了,闹着去上访,当地干部才把工程推进一点。直到上级向导生机,他们才真正行动起来。“踢一脚动一动”的现象在一些民生领域并不少见。某省纪委宣布过一个案例,省里的扶贫款下拨到县里,相关责任人竟然两年时间不闻不问,直到督查后才开始把资金用于扶贫事情。
记者还遇到过一位大学教师,课题经费被教育部门截留后几经协调无果,只能向媒体曝光。当地教育部门卖力人宁肯想方设法疏通关系找记者“灭火”,也不去解决问题。直到舆论汹汹,事情才解决。
在这些干部眼里,群众求他们服务,就是给他们找贫苦,能躲则躲,能拖就拖。“踢一脚动一动”是投机式懒政。一些干部肩膀滑,担不起责;双手懒,干不了活;两腿快,躲着问题走。效果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小矛盾酿成大窟窿。
这种投机式懒政的背后,是唯上的权要主义作风:对上是笑脸,唯向导密切追随,以为只要把向导交接的事落实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下是冷脸,对群众痛苦漠不体贴,不作为不担责。这更凸显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欠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实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近年来,下层干部任务多、肩负重,一些民生事情又庞大,不能实时管理是有客观原因的。可是,个体干部有意刁难群众甚至不作为的现象要警惕。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我们必须深化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停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活的憧憬。各级干部在其中应该饰演推动者的角色,而不是绊脚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活需要”。我们需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这是民生的基础;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是群众实现更好生活的门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兜底的措施;强化人民康健水平的制度保障,这是人民幸福感的起码要求。这些都需要各级干部踏踏实实去落实。
同时,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鼎力大举纠治形式主义、权要主义,对不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把尊重民意、搜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串治国理政的全部事情之中;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群众的联系,实时转达群众的呼声。此外,面临民生事情纷繁庞大的情况,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解民忧、纾民困。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事情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民生事情中,让数据跑起来,让群众少跑腿。民生事情,不能总等着别人催。
那里有枪响,那里就是战场;那里的群众有难题,那里就是干部奋斗的地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各地干部要增强主动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有作为、敢继承,把人民对优美生活的憧憬作为奋斗目的,依靠人民缔造出新时代的历史伟业。泉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期;原标题:《不能“踢一脚动一动”》半月谈评论员:王井怀。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游戏app下载-www.frphuafenchi.com